Monthly Archives: September 2008

再益呼吁首相废除内安法令,以名留千史

因为不满政府滥用内安法令的前首相署部长,再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给首相,呼吁对方废除内安法令,以便在下台前可以名留千史。   首相下台是几乎难以避免了,他会听这个劝告吗?

Posted in 社会议题 | Leave a comment

悼念承缤,我的姐妹

好几个礼拜前,收到一些大学学弟、学妹的sms,告知小我两年的学妹,承缤被诊断患上了血癌,而且癌细胞很活跃,需要进行化疗。那时候,偶尔会为她祷告。今天早上上课前,收到敏敏的sms,告知她的情况非常不好,而且家人都在她身边了。一个小时后,再次收到信息,她离开了我们。由于正在上课,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心情极为悲痛与沉重,只能低头为她祷告,也为她的家人祷告。   承缤是小我两届的学妹,我们曾经在同一个教会一起事奉及敬拜。与她的关系虽然不算相当密切,但是她那高高的格子,温文有礼的态度却仍旧在我的怀念中。记得大学毕业后,我们曾有一段时间透过电邮保持联系。她患上这个病,一定承受了许多的痛苦。现在她离开了我们,却是与主耶稣同在,卸掉了痛苦,享受安息。疼爱她的家人与朋友虽然不舍,但我们却拥有再次相见的盼望。   愿上帝安慰并坚固她的家人。   承缤,我们天家见!

Posted in 朋友 | 5 Comments

Review on Michael Gorman’s Reading Paul

Kar Yong总是定期在他的部落格上转载 Review of Biblical Literature (这里是他的最新转载)。若有时间,我总会去阅读这些书评,这能帮助我知道一些最新的出版及评论,是很好的帮助(虽然有许多学者都是我所不认识的)。最新这期评论了Michael J. Gorman的最新著作,Reading Paul。我拥有他早期一本介绍保罗神学的书,Apostle of the Crucified Lord,因此也对这篇评论稍微留意了,在这里也介绍给大家。   http://www.bookreviews.org/pdf/6323_6804.pdf

Posted in 文章分享 | Leave a comment

纳吉与安华,谁是更好的首相?

根据Malaysia Insider的报道,Merdeka Centre于日前进行了一份民调,在安华与纳吉之间,谁被认为是更好的首相。     整体而言,安华稍微领先纳吉约5%。纳吉在巫裔同胞方面的支持比安华高,但在华裔与印裔的支持率则被远远抛离。然而,有相当高比例的受访者不愿或仍旧不知道自己的意愿,而华裔尽然超过40%,这到底给了什么讯息呢?

Posted in 社会议题 | 2 Comments

当思想被习惯简化后

以下文章转载自思想尊重。 我国政党政治一般给人黑白两面的立场,不论在朝在野似乎都不能接纳多元的思维。举例当大家谈废黜内安法令是:马华与民政给人的立场是:检讨。巫统更不用说他们宁可对挂冠而去的再益的立场加以奚落责备也没有丝毫检讨。 在野党的立场自然是:一律废黜了。因此朝野两派分为马华民政的检讨和巫统的不检讨VS。在野党的废黜。而且朝野都有自己的群众基础,所以要他们改变立场。。。很难!我个人的立场当然是要废黜全部恶法恢复民主、自由与法治。 最近有许多人要求民联提出民主路线图,我个人也提出要求民联告人民书。当然有要求表示有市场需求,对民联来说是好事。可是要全民都能明白政治路线图或告人民书 似乎缺乏考虑人民能够接受的程度。这里不是质疑全部的人都不懂我们提出的执政计划书,但是是否我们可以很实际的做一些统计什么课题对大多数人民来说是容易明白容易接受的? 为什么安华都在大型演讲会上都用简单的诉求来打动人心,而不用深奥难懂的政治术语?难道一个大学的客卿讲师不能讲解深奥的概念吗?这可能就是我们不能解读群众喜欢听什么的内容。讲大家都关心的如何减低汽油价格,如何有决心打击贪污犯罪,承诺人民自主是大家都能够听明白的政治改革诉求。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民联能够列出一份专业的,简单携带,简白易懂的政治改革方案,让本国的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能够看到民联的专业与诚意。 不过希望评论人在评论之时也必须考虑到政治现实,受众的承受度,与群众的惯性思维是不容易改变的。做什么都必须按部就班,所谓欲速而不达。

Posted in 社会议题 | Leave a comment

Philip Yancey谈祷告

配合Philip Yancey的新书《祷告》之出版,校园刊登了一篇他的专访。 翻譯、整理:張大虹(校園書房出版社市場部同工) 向來就以探討信仰生活種種難題著稱的楊腓力,又有新作面世了;這次他選定的主題是《禱告》。本期《書饗》特別選刊《今日基督教雜誌》對楊腓力的專訪,談談有關《禱告》這本書,以及楊腓力自己的寫作心路歷程。 Q:是什麼讓你想要寫這本有關禱告的書? 我是那種每天辛苦禱告,但禱告時間卻不超過七分鐘的人;我也常和有類似禱告經驗的人交談。這讓我開始有疑問:禱告在基督徒生活中有何重要性?我們為什麼要禱告?我們應該禱告多久?我們每次的禱告,都必須經歷到神的同在嗎?我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身為一個專職作家,我能夠前往一些讀者無法前往的「地方」──讀者們有工作,他們沒辦法整天深入地思考禱告的問題;他們不能讀兩百本跟禱告有關的書,然後訪問許許多多人對禱告的看法。但那就是我的工作──我喜歡發掘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因為我有個優勢,就是用一個記者的角色,花個一年半載的時間,拼湊出問題的答案。 Q:你是怎麼處理這個複雜的問題? 我購買或檢閱幾百本有關禱告的書。有一些很棒的禱告書籍,是古早人寫的,如宣信、馬丁路德、.穆勒。他們講到禱告,都認為這是人類的基本行為,沒有任何事情比禱告更能實現自我。如果你有哪一天覺得太忙,無法抽出時間禱告三個小時,那麼他們會建議你,你最好禱告四個小時。除此之外,我會訪問一些人,讓他們談談禱告。很有趣的是,我們發現書上寫的,與受訪者所談的實際生活經驗,有許多差異。於是我知道,我要寫一本書,來探討這當中的差異,並且問一個問題「如果禱告應該這樣,那麼,要怎麼辦才能真正做到這樣?」 Q:你很趕問大家不敢問的問題,你的大膽與好奇心,究竟從何而來? 容我這麼說明吧。我最近讀到畢德生的書《基督遨翔千百場和間》(Christ Plays in Ten Thousand Places,即將由校園出版),他講了一個五旬節教會發生的故事。那教會有位李媽媽,她每個主日都要發預言。她會在聚會中站起來說:「主已經啟示我,我即將在榮耀的雲彩中被提。」每個禮拜,她都站起來這麼說。有一回,畢德生的父母叫他送蛋糕給麗珍,他到了李媽媽家,看到所有的百葉窗都放下來,關得緊緊的──這是一間充滿陰鬱黑暗的房子;她總是在等待死亡。對畢德生而言,這其實正是當代基督教的模樣:所有世上的目標,都只是為了在結束這一生後,讓我們能進入天堂,好開始一個真正的生命。接著,畢德生打開了所有的百葉窗,讓窗外的世界照進這老姐妹的房間,他告訴李媽媽:「李媽媽,您看!所有的世界就在您家窗外!這是一個有烏龜、有蜂鳥,有老鷹以及灰熊的世界。」當我讀到這裡,我發現,這就是我的生命。我是在一個與世隔絕,放下百葉窗的狹窄教會中長大的。 我被一位在二十六歲就守寡的女人撫養長大──我父親死於小兒麻痺症 ,離世時留下兩個孩子。我的母親的教養原則,就是盡力保護我們,遠離世界。我們不准在屋外的院子玩耍;我們不准去溜輪鞋,因那看起來像在跳舞;我們甚至不准去參加童子軍。所有這些想法,都認為只是過完這一生就好,然後熱情地等候耶穌再來,將我們帶離這邪惡的世界。 一直以來,我都在嘗試克服教會所教導種種錯誤的上帝觀。如今,這扇百葉窗打開了。我體認到,身為一個作家,我的最終目標就是要為別人打開百葉窗,讓別人認識這個世界。 Q:你在《尋神記》的曾講到一位名叫喬安娜的南非女性,她開始監獄事工時,有一位在南非最暴力的犯人,受到感化更新。當你問她是如何做到時,她對你說:「嗯,的確如此,腓力,上帝早就與這位犯人同在。我只是讓上帝被看見而已。」 是的,我很喜歡這一段,因為這正是我們被呼召成為基督徒所應該做的事。那就像我們把百葉窗再次打開,不是嗎?上帝早就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我們只需要向人們指明出祂就好。許多人的想法都是你必須放棄快樂,你必須放棄生活,像李媽媽一樣進入房間在那裡等死。但是上帝早已經在這裡了。

Posted in 好料分享 | Leave a comment

转载:NECF对国会议员跳槽的回应

Kar Yong 在他的部落格张贴了好几篇相关的贴文,我选择转载这一篇,里面也可连接至其他相关文章及回应。   文章请看这里。

Posted in 社会议题 | Leave a comment

一些值得关注的折扣

今天收到校园网络书房的一些折扣专案,其中一些书的折扣是值得留意的。       1. 冯荫坤教授的《罗马书注释》再版预购。这个之前已经介绍过了。预算RM260一套。   2. Philip Yancey的最近译著,《祷告》。这本书的原版应该是两年前出版的,如Yancey过去的著作一样,深获好评。预算RM39。   3. 27本神学丛书的折扣专案(25%),包括余达心教授的《聆听》(预算RM33,这本书郑牧师已经向第一年的同学介绍过了)。   4. 一些简体版的折扣(50%),包括Yancey早期的经典著作,《恩典多奇异》(预算RM19)。   有兴趣一起订购的同学可在这个月内让我知道,下学期开学时可以拿到书。

Posted in 好料分享 | Leave a comment

记那场分享

昨天晚上在Bukit Beruang卫理布道所的大专团契分享。这是我第三次到他们当中,第一次是分享一个关于“学业与事奉”的专题,第二次是去年的大专之夜,以“人的话、神的话”为题,分享了“浪子回头”的信息。这次,是今年的大专之夜,他们给我的题目是“明天之后”。如之前所说的,我选用了《路加福音》12:13-21中,“无知的财主”为主要经文。   在准备这信息时,我问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1. 耶稣是在怎样的处境中讲这比喻的? 2. 什么是这段经文的主要经节?是15节吗? 3. “生命不在于家道丰富”,那么,究竟在于什么呢? 4. 17-19节中,出现许多“我”,这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呢? 5. 这财主似乎很聪明,很会打算,为何上帝称他为无知呢? 6. 21节说,在上帝面前富足,是什么意思呢? 7. 有什么是我们能真正把握的呢?   准备这信息时,一直有点难以整合的感觉,似乎很难把心里面想表达的信息,以一个重点将之连贯。在星期五晚上,收到一个好朋友的sms,她知道我在准备这信息,所以给了我一些提示。她说,经文中的财主把“我”看得很大,因为缺少了“他者”为一个参照点,因此看不见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他缺少了“上帝”这个参照点!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提示!谢谢她。   无论如何,觉得自己当晚的表现不太理想。我提了太多人的有限、人不能掌握明天,但却对如何积极生活,认识那位掌握明天的主却讲得太少。会众虽然都很专注,也没有人表现得不耐烦,但我却对自己的信息失去了平衡,感到失望!只愿上帝的恩典继续在那些出席聚会的学生中,特别是那些还未信主的朋友当中。

Posted in 教会生活 | Leave a comment

“明日以后”大专之夜

上过了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堂课,现在要暂时放下手头上的功课,然后埋头把明天晚上的布道信息准备好。   这是我第二次在马六甲Bukit Beruang大专团契的大专之夜分享。这样的一个聚会,是这些弟兄姐妹要求他们的大专同学一同出席的一个聚会,主要是一个布道性质的聚会。去年我在他们当中,以“人的话、神的话”为题,分享了一篇信息,而这次他们给我的题目是“明日以后”(The Day After Tomorrow)。我打算用路加福音12:16-21这个“无知的财主”之比喻来分享这信息,以带出一个盼望需要有恰当根基的信息。这段经文的上下文主要是谈对金钱的态度,我需要如何协调,以致能尊重圣经,并且又能提出有亮光的提醒呢?仍旧在挣扎!   请朋友们为这聚会代祷,也为讲员及其他节目的事奉人员祷告。谢谢你们!

Posted in 教会生活 |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