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07

年终实习

明天(11月1日)开始将到马六甲卫理公会实习八周。这教会对我并不陌生,她是我三月开始就进行周末实习的教会。自己虽然从小就到教会,对教会的里里外外都很熟悉,但要开始这八周的实习,还是没有什么信心。   自己不敢有太大的期待,只希望能做好所交托的事奉。当然,也更期待能在所服事的群体中,留下脚印,而且是有正面意义的脚印。同时,也期待自己能在这八周中成长,更晓得如何倚靠上帝来服事。愿上帝带领,也愿上帝得着荣耀!

Posted in 神学院生活 | 1 Comment

挑战与承担

乘着在家的这几天,看完了一本两年前买下的书—《挑战与承担》。这是梁家麟博士于1996年在台湾东海大学举办之神学营的讲稿(经作者重新整理后出版)。当年的神学营,作者建议了一个很长的名字—《俗世成圣之路:当代基督徒知识份子的挑战与承担》。我本来完全不知道有这本书,后来是因为在网络上有折扣,又因为是梁氏的书,所以买下来了(价钱还相当吸引,只用了RM12买下了这本189页的书)。曾经多次想看这本书,在一次到中国公干时,也带在身旁;也把它带到神学院去,却始终没有看完。这次,终于一口气把它完成了,很有满足感,也很被提醒。   这本书共有五章,环绕在后现代的氛围中,教会如何回应的角度下来讨论。   第一章谈论知识论的问题,从启蒙时期以来开始谈起,自然主义及实证主义对人们看待知识的影响。在那个时候,信仰被排除在知识以外。一直到二十世纪的知识论(这本书写於二十世纪末期),理性世界的破溃,进入后现代的诠释学讨论。作者建议教会以认信主义来回应这个趋势,强调信仰的起点就是信仰。   第二章则处理相对主义及伦理观。作者正确的指出,相对主义的背后是对“自由”的崇拜,认为“自由”是最上帝的上帝!作者也批判自由神学在这方面的立场,把基督教化约为几项抽象的伦理价值而已。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我相信作者也批判了宋泉盛的神学。在这一章的教会回应中,作者指出承认圣经权威及遵守圣经教导是出路。   第三章谈论了世俗化对信仰的影响。作者引用了潘霍华“及龄世界”的观念(作者译成“已成年世界”),世界认为自己已经成年了,不需要上帝了,上帝成为了在柱缝中的上帝(God of the gap)!但作者也正确的指出,基督教并不反对世俗化,而是反对世俗主义。   第四章则提及个人主义与教会生活的关系。个人主义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后者却也很平衡的注意到群体在信仰中的位置。作者针对个人主义对教会生活的影响有很细腻的分析,并提出他的回应建议。   最后一章则讨论多元主义及福音使命的关系。教会在这个多元的时代及世界中,要如何护教及宣教呢?如何分辨本色化的基督教(Contextualized Christianity)及带有基督教色彩的异教(Christopaganism)呢?作者建议教会放弃胜利主义,而带着一个少数派的心态来见证基督,这一点很值得思考。   梁氏是位保守的基督教学者,但保守并不等于他是不学无术的(这似乎是很多人对保守的消极看法)。相反的,他的历史学训练(他是历史博士)叫他的论述总是有根有据,而非道听途说。由于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牧养教会,因此他的讨论总有很深的“教会立场”,这一点是很吸引我的。我们的神学,永远不能只成为学术界的讨论课题,而与教会没有关系,神学是要服事教会的(服事,也包括批判)!近年来已有学者对后现代提出不同的看法,如James Smith就认为教会可以与后现代携手合作,Brian McLaren也同样对后现代有较正面的看法。我也要好好去看看这两人的书,或许也会继续整理自己对这课题的了解。   读梁氏的书,常叫我内心被激动。他鼓励年轻人,要成为“愤怒青年”,要梦想自己能为教会及世界带来一些改变!我想起一位好朋友送我的小卡,鼓励我要为主勇敢去梦想!我还有梦吗?我还敢梦吗?我相信,答案是正面的!

Posted in 阅读反思 | 2 Comments

一个挑战!

以下一段话是一位OMF同工从中国培训回来后的分享,一个简单却感动的分享! 【There is also a blind pastor in the class. He is born blind. It is humbling experience listening to his testimony. He said, “God called me who is disabled to serve Him, in order to challenge those Who ar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灵修反思 | 1 Comment

到卡拉ok敬拜神

“到卡拉ok敬拜神”(《万族万民》,第62期,2007,页4-5)这样的文章题目会吸引你吗?它的确吸引了我。   这是OMF(海外基督使团)的宣教士在日本的工作之一。卡拉ok有不同大小的房间,最大的可以容纳30人,而且日本的卡拉ok收费低廉,每半小时每人一美元(比较东京的高昂租金,卡拉ok格外有吸引力),这些地方成为了教会聚会及接触人的地方!文章中还列出一些在“卡拉ok教会”信主及成长的弟兄姐妹之见证,非常精彩!   你能接受在这样的地方敬拜及聚会吗?你能接受这样的传福音方式吗?

Posted in 阅读反思 | 2 Comments

一位真实跟随耶稣的人

在家的这几天,有几件事情必须办好。第一,把过去买了的书,包括教会图书馆的书都包好,并放进书橱里(图书馆的当然要拿回教会,自己的书就不能让它们摆满半个客厅,爸爸就要受不了而发火了!)。第二,整理一些过去的信件,包括银行的账单、一些杂志等。在翻阅旧杂志时,读到现任学园传道会会长,史提夫.道格拉斯为其机构所提出的使命宣言:“在全地建立一个运动,让每一个人都认识一位真实跟随耶稣的人。”(《大使命》,第182期,2007年三月,页8)。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宣言!   这宣言并不是说要让每一个人都信耶稣(这太狂妄了,毕竟人能信主是圣灵的工作,不是教会或福音机构的工作),他甚至不是说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听见福音!谈起福音使命时,我们都习惯去讨论用什么方法让人听见福音,不论是藉着布道会、诗歌、单张、表演、个人谈道等,我们都是注重如何传讲。然而,这宣言却把重心放在生命的影响的面向,人的存在总有其影响力,让每一个人都认识一位真实跟随耶稣的人,也就意味着让基督能透过真实跟随祂的人去发挥影响力。记得李秀全牧师(华福总干事)曾说,基督教是经得起别人说,也经得起别人看!   今天,我们需要很多人愿意委身成为传道人、宣教士,也同样需要很多人委身于他们的专业,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影响力,不是自己的影响力,而是基督透过他们所发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此,我们最终的委身对象,乃是基督本身,没有其他的!   “一位真实跟随耶稣的人”是我吗?是你吗?

Posted in 阅读反思 | 3 Comments

不争气的基督教?!

请看看卓新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对梁家麟博士所说的一番话:   “你们基督教真的不争气呀!你们在教会内翻来覆去都是搞治病赶鬼那一套,藉以吸引愚夫愚妇信教,这跟中国传统的民间宗教并无分别。中国人很尊重佛教,因为佛教虽然夾有民间迷信的成分,但起码还有像禅宗版的高深义理,可以令知识份子肃然起敬。有知识的中国人一定瞧不起道教的,你们基督教现在的样子就像传统的道教一样。基督教若是这般发展下去,即使招揽更多的信徒,她在未来的中国也还是没有什么期望的。”(梁家麟:《挑战与承担》。台北:雅歌,1999,页153)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两个月前参加了一次的大型祷告大会,期间我们被安排参加不同的工作坊。不知什么原因,我及许多(绝大多数)来自同一背景的朋友都被安排参加一个关于释放事工的工作坊,而我们本来都不是选择这工作妨的。最后,我偷偷走到另一个心仪的专题演进当中。为什么不愿参与之前哪一个呢?一来是与自己的神学立场不同;第二,那些东西我十年前在大学已经有人在传讲了,资料还是旧的(已有了讲义),而且已经有许多的批判了(当然,不是说旧的就是过时或不好的,十字架的福音仍然一样,但却从来不过时,是一种本质上的不一样)。   会后,与一些朋友及牧者谈起,我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不能再回应世界及国家的问题了,因此把自己退守在四堵墙里,搞一些小格局的事情,然后自我陶醉在其中呢?我们放弃成为实证宗教,而甘愿成为民间宗教?   梁家麟在那次对话后,心情低落了两个多月,我要低落多久呢?

Posted in 阅读反思 | 2 Comments

我读,故我在

  这十年来,买了不少书,目前藏书大概有550本左右吧!但是自己看书的速读永远慢过买书。前一阵子略略计算过,550本藏书中,自己大概只读了其中的35%。原以为今年没有工作,没有正规的收入,会在买书方面稍微控制一下,但截至目前为止,自己却又为书库加添了66本书,读了14本。在这国家,买书是非常昂贵的,港台进口的书,随随便便也要RM30以上,欧美的书就更贵了。还好,中国的开放,并且开始翻译并出版许多好书的简体版,这的确是件好事。有点怀念过去到中国公干,顺便逛书局的日子!   能够读书,要谢谢父母的栽培,也要谢谢上帝的恩典。自己从小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阅读正好贴补了这方面的空缺。父母从来都不会吝啬于为我添购一些孩童的读物,特别是童话故事、一些中国名著(简易版),这都是培养我阅读的重要关键。很奇妙,到今天为止,他们都从来不过问为什么我把这么多钱投资在够书方面。上了中学,开始对信仰有更多的追求,神学、圣经、传记、宗教哲学等都是我不愿错过的。杨牧谷、唐崇荣、John Stott、梁家麟、J. I. Packer等都是我喜欢的作家,他们的著作陪伴我长大。近年来,被鼓励多接触一些原典,潘霍华、莫特曼、奥古斯丁、加尔文等或许会继续陪伴我一段长时间吧!还有一些作者如关启文、A. Plantinga、Alister McGrath,圣经学者如冯荫坤、Gordon Fee、D.A. Carson等也给予我许多启发。   书本,扮演着传递知识及影响力的责任,这对我而言是非常奇妙的。书虽然贵,但其价值却远超过其价格。回想自己在信仰方面的成长与建立,一些长辈、牧者及朋友的帮助当然重要,但扮演着最关键因素之一的,仍然是我的阅读习惯,还有那堆书。我会继续买书、继续阅读。   期待身旁的朋友也能一起阅读,一起享受这段成长之旅。更期待教会的传道人继续阅读,不单单为自己读,也为我们服事及牧养的群体而读,“我读,故我在”,不继续读书及学习,大概是时候下台了!    

Posted in 生活体验 | 2 Comments

终于出手了!

他们终于出手了!   反贪污局这几天大动作的分别捉拿了17人,他们大部分是公务员,也有是涉及公共领域买卖的供应商。这些逮捕行动可以说是适时的,至少在国人普遍对政府的反贪意愿及反贪污局的威信失去信心的时候,这样的行动的确能为反贪污局及政府挽回一些分数。   看见这两天报纸的头条,简直叫我兴奋!这种兴奋比马来西亚太空飞行参与者(原谅我,还是不习惯称他为太空人)去了又回来更甚!马来西亚送人上太空,对我而言只是再次证明我们有钱,十八亿已用掉了,加个两千万又何妨?但,政府也太小器了,其实多加三千万,就可以把后备太空飞行参与者也送上去了,何乐而不为!无论如何,我们的后备朋友也无段段升级了,下次上太空又几乎铁定是他了,没关系啦!   其实,马来西亚有钱,早已经是公开的事实了。我们说建桥,过后又说不建,就赔了近三亿给别人(对不起,政府说只有两亿三千万而已)!那个什么巴生港务局的烂摊子,我们不眨眼的就把四十三亿送出去,一点也不手软。我们的反对党,一点也不识趣,只懂得追究责任,难道这不是再次证明我们有钱,我们“波累”(万牧师原创,因觉得很传神,在此借用,相信以我们的交情,他不会介意的)吗?   当反贪污局大动作捉贪官时,民间一来是兴奋,但却又有点保留,看来好像只不过是捉小鱼、小虾而已。无论如何,反贪污局总监已放话,他们会大小同吃的!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相信的时候,姑且再信他一回吧!希望我们的反贪污局,还有总检查署以实际的行动证明他们“波累”,还马来西亚一个清洁的明天!(我相信我们的反贪污局一定不会像漫画中的一样吧!)

Posted in 社会议题 | 5 Comments

Uncle Lim走了

马来西亚的华人企业奇才,林梧桐去世了,享年90岁。他是一名白手兴家的模范,没有什么受教育的机会,却靠着自己的努力、拼劲,打造了云顶集团,坐享43亿美元的财富,全球排名204位。   若你问一个如此成功的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诀,他会怎么回答呢?据他外孙的记忆,林老先生处事待人的四大原则乃是勤奋、诚实、人道及廉正,多么简单、多么务实!我想,勤奋、诚实、人道及廉正,不一定会为我们带来43亿美元的财富,但却会叫我们生活得更像一个人。   《星洲日报》在刊登了林老先生的一幅照片下面,写着:“他拥有了整个云顶,但他认为自己最快乐的日子,是他穷光蛋的时候”,很吊诡的一句话,穷人认为有钱必定快乐,有钱人却认为穷的时候最快乐!或许,懂得满足时,是最快乐的!   人最害怕的,不是贫穷、不是困境,而是没有了生存的意义。什么是生存的意义呢?有没有简单的答案呢?身为一个基督徒,我会说,过一个为基督、为他者的生活,会是个有意义的生存吧!

Posted in 社会议题 | 4 Comments

他不是基督徒?

今早在图书馆吃了一记闷棒!在图书馆的新书角落,有一位同学在那儿找书阅读,我也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新书(假期了,要离开神学院的图书馆,也真的有一点点不舍。还好,家里的图书馆也有点像样!)。我顺手拿起书架上,CS Lewis的《卿卿如唔》(A Grief Observed),然后向她介绍。这本书是Lewis的爱妻因癌症去世后的真心告白,比较起他早期的《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一书对苦难的理性解说,这本书倒是充满感情的流露! 当我如此介绍这本书时,那同学冷冷的说,“他不是基督徒!”。我吓了一跳,难道眼前这位同学知道了什么秘密?她说,“别人说他是神学家,但他却抽烟,怎么会是基督徒?”(这是我为什么选放这照片的原因)我傻傻的看着她,她应该不是开玩笑吧(如果是,她真的是一个玩笑高手,因为她本身没有笑!)!她的眼睛一直都不要直视那本书,我也只好闷闷的离开那个角落。。。 我没有责怪她,只是在纳闷,这是不是教会一般的看法呢?抽烟、喝酒(如果你认为这是罪的话),是远远罪恶深重过说谎、妒嫉、自我中心、淫乱等罪!我们的讲台是否只是大胆责备抽烟、喝酒,而不敢责备其他的罪呢?我有点纳闷。。。希望不会纳闷太久!

Posted in 灵修反思 | 3 Comments